大家名师论著选介·西财财政学科
第6期
论著介绍

在晚清时期,即1861年至1910年,中国正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挑战。海关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关键部分,其管理和分配对国家的经济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财政学科汤象龙教授的著作《中国近代海关税收和分配统计:1861-1910》深入研究并分析了中国近代海关税务司制度建立后五十年间的税收和分配统计。书中主要依据清政府军机处档案中的海关监督报销册(四柱清册),共计六千件,从丰富的统计数据中揭示了帝国主义如何控制中国的关税和财政,以及满清统治者的财政内幕。这本书不仅见证了中国从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帝国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过程,而且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经济史和财政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本书篇幅宏大,共75万余字,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对中国近代海关税务司制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海关税制以及税收分配项目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论述。第二部分提供了全国海关历年税收和税收分配的综合统计,包含46个统计表。第三部分则为全国各海关历年税收和税收分配的关别统计,包含73个统计表。
著名史学家罗尔纲在该书序言中称“著者在发掘和利用清代档案进行研究,工作规模之大,这在我国史学界是仅有的,也是最早的,至于著者运用统计方法整理大量财政经济档案更是我国史学界的第一人”。学者谷远峰先生在1993年3期的《经济学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动情的书评:“一本奇崛艰辛的巨著——《中国近代海关税收和分配统计》读后”,文中最后写道:“汤老为我国近代经济史学科奠基人之一,可谓立功;以惊人毅力排除万难老而弥坚,催人奋进,可谓立徳;首次运用科学方法整理史料,提出一家之见以供同行切磋,可谓立言”。
作者简介

汤象龙(1909年3月3日—1998年4月3日),字豫章。湖南湘潭人。经济史学家、是中国经济史学科的主要奠基者与创始人之一。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文科,后留校做特别研究生一年,专攻中国近代经济史。1930-1942年在北平社会调查所与中央研究院工作期间,创办主持了第一份中国经济史专业杂志《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集刊》,领导发起了第一个重视中国经济史研究的学术团体“史学研究会”,还组织抄录清宫档案中的财政经济史资料,并运用统计方法加以整理。1942年后他辗转供职于经济部物资局、金城银行等。1953年调任四川财经学院(今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副教务长、经济研究所所长。